
刚满60岁的大妈张阿姨,朋友圈总流传这样一句话:“O型血的人最健康,A型血容易得癌症,B型血小心中风,AB型血寿命最短!”每次家里聚餐,总有人问阿姨:“你是什么血型啊?听说能看健康和寿命呢。”
阿姨仔细回想,她过去几十年几乎没生过大病,还常陪朋友跳广场舞,跑马拉松也能完赛。而邻居李叔,却总抱怨身体小毛病不断,原来两人都是AB型血。

阿姨心里犯了嘀咕:血型真的能决定一个人健康,甚至寿命吗?医生听后只摇头,告诉她:“真正影响健康寿命的,并不是血型,而是你忽视的这3个生活关键!”
那么,血型、健康和长寿之间,究竟有没有必然关系?哪种血型的人真的就拥有“健康基因”,其它血型真的更易生病,寿命更短吗?
血型和健康:被“神化”的谜团
血型到底影响我们多大?A、B、O、AB型真的决定得病风险甚至寿命?其实,目前世界主流医学证据显示,血型只是红细胞表面的生物标记。研究表明,血型本身与寿命长短、整体健康没有直接必然联系。
一些大型流行病学研究,比如哈佛医学院历时20多年追踪10万名志愿者数据显示:不同血型人群的整体死亡率和寿命,并不存在显著差异。只是某些疾病风险,血型可能会带来一丝微弱偏好。例如:

O型血:被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略低,与某些微生物感染对抗力稍强,但不是绝对“万能型”。
A型血:有研究认为某些癌症发病率有升高趋势(如胃癌),但因素极其复杂,不宜夸大。
B型/AB型血:有统计提示在脑卒中、部分感染疾病上风险略有增加,但相比生活方式、饮食等影响只是极小一部分。
结论非常简单明了:血型与长寿或整体健康,没有决定性关系。 绝大多数大病更与生活习惯、饮食结构、慢性病防控有关——血型只是“某种可能性”而非健康命运。
坚持良好习惯,对健康和寿命究竟带来什么?
或许你还是会想,那为什么人们经常拿血型说事?其实,这是人性对“安全感”的本能追求。但事实证明,决定健康的,是生活方式!权威流行病学数据告诉你,长期坚持健康行为,远比血型“自带基因”作用大得多。

权威发布的《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》数据显示:合理膳食、规律锻炼者,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高风险人群低38.7%;控制体重、规律作息了5年以上的人,糖尿病发生率下降24.2%;充足睡眠和高社会支持,癌症复发率降低14.5%。
回到我们身边,张阿姨的健康秘诀是什么?每天步行5000步、饮食少油少盐、慢性病定期复查。这些,才是可靠且可控的“健康投资”。
哪三大健康因素值得关注?最后一点常被忽视!
但凡“长寿村”或百岁老人健康案例,背后其实都离不开3大决定性变量——良好生活习惯、慢性病防控、以及心理健康管理。尤其是第三点,不少人只盯着运动和饮食,却忘了心理健康的基础作用。

第一,活动度充足:如坚持快步走、广场舞、慢跑、游泳等有氧运动,每周3-5次,每次30分钟,能切实帮助保障心肺、血管、骨骼的功能。
第二,饮食均衡:八分饱为宜,每天一斤蔬菜、一斤水果,高蛋白和全谷物适量搭配。高盐、高油、高糖食物需谨慎,减少烟酒有益全身。
第三,心理健康与社交支持:哈佛大学的一项长达75年的人生追踪研究证明,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心态,是健康与长寿最强的“防护罩”。焦虑、抑郁情绪若长期积压,死亡率会提升16.3%,隐形危害被许多人低估。
参考资料:
《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报告(2022年)》
《健康中国行动——合理膳食行动方案》
《营养与慢性病》人民卫生出版社
《科学饮食与慢病预防》
编辑:陈方
一审:李慧
二审:汤世明
三审:王超
)